央媒推介

| 央媒推介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在鲁北平原的金色麦浪中,总有一个身影躬身田间,倾听麦穗生长的声音。他就是乐陵市弭科农小麦研究所所长、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1970年生于山东乐陵这片沃土,他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作为中共党员,他始终秉持“弭麦良种播天下,致富农民千万家”的初心使命,四十余载深耕小麦育种领域,以科技赋能农业,以坚守诠释担当,在广袤田野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麦海华章”。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弭尚岭的育种梦,萌芽于一段苦涩却充满力量的童年。父母早逝,大伯将他抚养成人。家境贫寒让他仅读了两年小学便辍学回家,但求知的火焰从未熄灭。8岁的他,常在田埂间观察作物,在煤油灯下自学不辍。一次偶然,他在《三农科技报》上读到种子广告,一个念头悄然萌生:“若能培育高产种子,不仅自家能吃饱,还能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1985年,他借钱买下人生第一袋良种,按说明精心种植。十几天后,种子破土而出;收获时,亩产高达600斤,远超往年的300-400斤。这次丰收,让他真切体会到科学育种的力量,也让“让天下人吃饱”的梦想在心中深深扎根。


追梦之路并非坦途,挫折成了他成长的“磨刀石”。1986年寒冬,华北遭遇罕见低温,他推广的麦种全部冻死;次年,种的棉花又因雨灾减产,乡亲们再度面临温饱之忧。目睹这一切,弭尚岭暗下决心:“一定要育出更抗寒、更高产、更适应当地的麦种!”为实现目标,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央视一套的科普节目是他的“免费课堂”,他在去宁津买 

化肥时在一个小书摊上偶然看到《作物遗传育种学》成了他的“珍宝”。面对艰深的术语,他仅凭汉语拼音和一本新华字典,在煤油灯下逐字查阅、记录,五年间将这本书翻得破旧,硬是啃下了育种知识的“硬骨头”。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1991年,他迎来育种生涯的首个突破——“弭麦1号”亩产达982斤,远超当时750斤的平均水平。为提升技艺,他常骑行75里路,向乐陵市农业局李文秀等专家请教。1995年,历经五年“吃住田间、卧眠野地”的艰苦研发,他培育的新品种再获高产,引起农业局重视,并受邀入职。然而,办公室的“体面”未能留住他——不到半月,他主动申请调往条件艰苦的良种场,只为扎根育种一线。在他带领下,连年亏损的良种场迅速扭亏为盈,获利近2万元。2000年,为摆脱工作对育种的限制,他毅然辞职;次年9月,乐陵市弭科农小麦研究所正式成立,他的事业迎来新起点。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研究所成立后,弭尚岭的科研热情愈发高涨,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育种奇迹。他成功培育出天然无公害的功能型彩色小麦系列,为保障食品安全、丰富农产品种类作出贡献。为验证品质,他未急于上市,而是免费赠予记者、亲友试吃——彩色小麦面粉制成的面条韧劲足、口感甜,广受好评,“回头客”口口相传,让成果逐渐赢得市场认可。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在追求高产优质的同时,他将目光投向航天育种这一前沿领域,为我国农业科技开辟新路径。2016年4月,他研发的2008F3-2号彩色小麦搭载实践十号卫星进入太空,开启航天诱变育种探索;同年10月,“弭麦7号”随神舟十一号飞船再赴苍穹。2020年5月,“弭麦7号”“弭麦8号”等6个品种搭乘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完成太空之旅,返回后立即投入加代培育。2024年9月,超级小麦新品系“弭麦17-1”、抗旱耐盐碱分枝型黑小麦“弭彩3号”等再随实践十九号卫星升空。每一次航天搭载,都凝聚着他对育种的执着;每一次品种改良,都承载着他对粮食安全的牵挂。截至2024年,他已育成8个小麦新品系、10多个不同色泽的彩色小麦品种,申请“一种产量提高抗倒抗病性提高的小麦品种的培育方法”“弭2013-6小麦杂交育种方法”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培育出弭航1号、弭航2号、弭航3号、弭彩3号抗旱耐盐碱彩色小麦及远缘杂交小麦品种弭麦18等新品系及60多个育种材料,为我国航天育种技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科研之路从不孤单,却也充满艰辛与牺牲。2004年,大伯确诊癌症,他放下工作,陪伴一年半直至老人离世;同年,前妻的离去让他跌入人生低谷。申请国家专利的过程更是坎坷——为凑专利费,他拆了家中房梁;四年间往返北京答辩,花费两万余元,住过公园、车站,甚至身无分文时,靠无偿献血的补助换泡面和车票,徒步90多公里回家。即便如此,他从未放弃,始终坚信“泥巴或白雪,终重归土地”,科研成果终将惠泽百姓。


随着国家发展与人民需求的变化,弭尚岭的科研视野不断拓展,从小麦延伸至高粱等领域,在更广阔的农业天地贡献力量。在高粱育种方面,他培育的“弭18-1号”株高稳定在1.3米左右,远低于常规的2米,便于收割且抗风抗倒;一粒种子分蘖可结3-6个穗子,千粒重约23克,在南方无 

霜区域实现“一次播种,三年受益”的可再生效果,极大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户收益。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2025年,山东省乐陵市弭科农小麦研究所联合新疆库尔勒

地区开展区域试验,由高级农技师弭尚岭与高级农艺师王文革共同主持。王文革自1986年起投身农业科研,在粮、棉、油及特色林果、蔬菜等作物育种与制种领域经验丰富。他先后在新疆农业大学、兵团农五师、石河子农业科学院、农一师塔里木农业大学等多地进修学习,1989年取得农艺师职称,并于巴州农业科学院参与粮棉育种与栽培科研,后调任冬春小麦育种基地育繁科长,曾获新疆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本次区试涵盖弭航1号、弭航818、弭麦7号、弭彩3号四个冬麦春播品种,在新疆巴州焉耆盆地北四县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系统比较品种产量与性状。各品种生育期内实施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分别在3叶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和扬花期进行五次水肥滴施。结果表明,弭麦系列品种株型紧凑,结实率高,稳产性好,属中熟大穗型品种,株高60-80厘米,抗病性强,耐高低温,腊质茎秆表现优异。单穗粒数达80-100粒,远超当地品种的35-40粒;亩收获穗数45-50万,亩产达821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21.3%,实现“吨粮田”目标,是替代当地春麦的优质高产品种。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如今,弭尚岭已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乡村之星”“小麦种子王”等多项荣誉,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入选中国长城品牌人物,担任中国长城论坛常务理事,并被评定为“国家级非遗小麦育种大师(9级)”。但他脚步未停,始终心系国家粮食安全——计划未来在每个省份建立试验田,结合各地气候与环境选育适合当地区域的品种,为防范粮食危机贡献力量。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麦海逐梦守初心 科技兴农担使命 ——记小麦育种专家弭尚岭的奋斗征程


从8岁辍学的农村娃,到享誉业界的育种专家;从小家温饱的朴素愿望,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宏大使命,弭尚岭用四十余载的坚守与奋斗,在麦海中织就梦想,实现价值。他的故事,是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写照,更是千千万万劳动者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真实缩影。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在科技兴农的伟大征程中,弭尚岭的“麦海之梦”仍在延续,他将带着对农业的热爱、对人民的责任,持续探索创新,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