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推介

| 央媒推介

著名中医——毕和生

著名中医——毕和生

毕和生,生于1953年,著名中医。从1974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开始,在老中医四叔的引导下踏上自学中医的旅程。没有系统的学院教育,没有明亮的实验室,却在大自然的观察与中医“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智慧中,找到了认识疾病、理解生命的独特路径。

著名中医——毕和生

三十年“无证行医”,不改其志

1983年,毕和生从农村走进城区开展诊疗,却因“异地开业”成为被整顿的对象。他曾三次参加医疗资格考试,成绩均合格,却因政策限制未能获得行医证书。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在诊疗一线。

1998年至2003年,诊所合并政策推行,一村一所、一街一所,他因是“外地人”主动退出竞争,继续无证行医。

直到2003年至2023年,他才补办了乡村医生证,却仍因没有执业许可,被归为“无证行医”之列。

著名中医——毕和生

尽管身份尴尬,他却从未停止对疾病的思考与探索。尤其在肿瘤领域,他倾注了毕生心血,试图从中医视角揭示癌细胞从正常细胞恶变的机理,并提出了“代谢不良”是现代病与肿瘤的共同特征这一核心观点。

著名中医——毕和生

著名中医——毕和生

笔耕不辍,著述等身

在三十多年的医疗实践中,他专注于胃病、心衰竭、老年病等常见病,更在肿瘤防治领域留下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他先后撰写《以肿治肿塌癌设想》《新陈代谢与恶性肿瘤病因分析》《强精益神祛暗透明肿瘤防治诌议》《一个细胞癌变的劣型窥视》等多篇论文,从“意、行、能”因素与癌症转归的关系,到“细胞代谢与优化”的机制探讨,构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肿瘤认知框架。

著名中医——毕和生

著名中医——毕和生

著名中医——毕和生

终获认可,仍在前行

2023年至2025年,毕和生参加了中医专长考试,终于取得了专长医师资格证、执业证、医疗机构备案证和执业许可证。

这一刻,他等了三十多年。

然而,他并未止步。

如今,他正致力于“优化素的提取与新药开发”研究,希望推动“细胞代谢与优化”课题的立项,填补这一医学领域的空白。

毕和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信念与热爱的故事。

他从田埂走向诊台,从“无证”走向“有证”,从自学成才到著书立说,用大半生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老中医的执着,更是一个时代对民间智慧的重新发现与尊重。

著名中医——毕和生

恶性肿瘤失控性增生的病理与现代病的共有特征

河南省鲁山合生源中医诊所 毕和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师和同仁们下午好!

今天有幸借此机会,把我50年来的探索和积累,在疾病诊疗上的经验和方案分享给大家,希望以抛砖引玉,百花竟放,品尝到更为甘饴的医学成果,共为我们的会议圆满成功,为我们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增光添彩。

面对现代危害人类健康最大,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癌症,它的致病原因以及病理机制是当今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我爱中医,但不反对西医,从小跟从老中医叔父所学,目睹了邻亲身患癌症受进折磨、倾家荡产后离世的惨状,对肿瘤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农业大生产中,抽时到癌症高发区走访调查,没有实验室,就在大自然中感悟,从自然界发现规律与异常,结合“天人合一”和“整体观念”去认识、研究病理变化。

1. 正常细胞为什么会转化癌细胞,又是怎样失控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存在着两种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复活”,“抑癌基因失活”是癌症发病的原因,即:基因学说。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邪由内生,出现: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等,即:瘀堵理论,这些学说和理论是否能诠释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让我们共同探讨它的奥秘。

 

1.1回顾感悟自然界生命的特征,

我们生存在自然界,你会发现许多趣的现象,(1)人体为什么10月怀胎?(2)人体为什么会有表情反应?(3)人体为什么会有疾病的遗传?(4)人体为什么会有过敏反应?(5)蚕蛾为什么会出茧?(6)雏鸡为什么会破壳?(7)蜘蛛网为什么经纬有别?(8)藤蔓绕茎为什么顺时针方向,(9)异株为什么可以嫁接?(10)雄性花为什么先放?

2、细微观察实验室里看不到的事物。

2.1. 肿瘤被一种生物刺激后一夜之间消失

50年前,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发现本村同学身上长个肿瘤,非常坚硬,周围不远处被某种生物刺激后,第二天肿瘤消失了,通过研究,我发现了可使肿瘤逆转和消失的物质——优化素,它含有HF阳性毒素,(1)具有增细胞活性和通透性,(2)迅速增加细胞的含氧量,改善细胞内的不良环境,(3)促进细胞代谢,将排列紊乱的细胞重新组合,(4)清除细胞中的一氧化碳聚积,(5)酶解胶原纤维与钙离分子分离,降低血小板和瘀留毒素。

2.2. 金属被不明原因碰撞后的开花奇观。

1998年,一次偶然的事件,有个病人家属借我的血压计,回去为病人测血压,当他送回来以后,惊人的事情发生了,血压计外壳金属开花了,用纱布清洁后,这个现象才停止,观察血压计外壳保护层破坏,里面金属被腐蚀,出现氧化斑痕。体会:细胞膜是细胞外层的保护者,是细胞吸收、转化、信传递的重要器官,当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后,它就失去了正常功能,损坏、增生、失控等不可逆的。

2.3. 环境改变与生物变异。

1985年5月,把播种好的平菇菌坯,放在一氧化碳超标、通风不良、光线不足,不适合生长条件中,发育成球形半球形的肉质怪物,充分说明逆生物生长环境的改变,可使生物突变和变异,由一种生物变成另一种生物,新生物的产生和多样化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2.4. 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实验室里培养,癌细胞为什么失控?

现代医学研究,把两个不同的细胞,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分别放在培养皿中试验,结果,正常细胞分裂生长铺满液面后就停止生长,另一个癌细胞分裂生长到铺满液面后还继续生长,为什么?

3. 环境改变丢失或篡改了细胞的原始记忆。

人体生命经过数万年的进化和延续保持不变,最根本的原因是细胞的全息记忆和自控机制,细胞是整体的缩影,整体是细胞的延续,原始记忆通过人生密码表达各种生理方式,所以,人类从受精卵发育到个体存在着无数的信息,都会通过细胞记忆传递下去,培养皿里正常细胞分裂停止生长就是细胞记忆和自控性的体现,而另一个癌细胞培养皿中它失控性生长就是由于丢失或篡改了原始的全息记忆,即:失控性原理的体现。

4. 细胞记忆在人体生命中的表达

细胞记忆是生物和人类多样性和原始性共存的基本特征,它包括:(1)遗传性,(2)自控性,(3)同代性,(4)识别性,(5)偶配性,(6)致变性,(7)截物性,(8)免疫性,(9)应激性,(10)再生性,(11)感应性,(12)通透性,(13)运动性,(14)敏感性,(15)排异性,(16)诱导性,(17)传导性,(18)吞噬性,(19)依赖性,(20)自溶性,(21)反古性等,如果这些记忆丢失或干扰,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5. 代谢不良与细胞变性。

电脑的核心是晶体硅,要求精密度到99.999%以上才能发挥作用,人体的核心是细胞,必须晶莹透澈才能维持生命,所谓的代谢不只是消化吸收、功能转化,以及中医所说:气滞、血瘀、痰凝、湿阻、劳伤,虚损等,而是人体全息的收纳与释放。

没有新陈代谢就没有生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各种化学品、合成品,从土壤、空气、粮食和食品添加剂到纤维、病菌,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家庭方面的压力,由外及内,影响着人体内环境的生态平衡,甚至影响到我们每一个细胞体上,超载富集,转运失衡,加重疲劳,功能代谢障碍,发生脂化、钙化、糖化、纤维化、缺光、缺氧、萎缩、变性、增生、失控、由正常表型转变为恶性表型,可以通过仪器看到它的影像浸润与分布密度,钙离子,胶原纤维,一氧化碳,凝血酶,瘀血毒素,聚集的代谢性死腔。

6. 代谢不良成为现代病的共有特征。

经过研究,现代病排在前十位和其他病,都与代谢不良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衰、中风、脑痴呆、肝硬化、脂肪肝、通风、结石囊肿、气管炎、皮肤病、癌症等,成为当前慢性病、多发病的主根源。

7. 细胞代谢与优化是现代病的防治核心。

现代病的普遍性已成为社会病,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大环境,人体就是一个小环境,没有大环境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就会逐年上升,为了健康,更好的防治就是“细胞代谢与优化”,以中西医结合为核心,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填补这一医学的空白,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8. 病例分享:

案例一,赵某,49岁,女,2018年3月9日就诊,就诊前5天因吃鸭蛋噎而不下,后症状加重,食管上段如塞物一样沉闷不消,有辣感、打嗝,气往上顶,呼吸困难,粘痰多,后背痛,大便干结,采用中西结合,(1)调养神经,解痉抗焦虑,(2)强精益神,(3)祛暗透明,(4)择门分流,(5)优化细胞,用药7剂,症状消失,至今健康。

案例二,谭某,男,59岁,2018年9月5日就诊,食管癌下段切除后,出院,气短、劲,心悸,动则加重,咽下困难,打嗝,气逆,一天只给喝一杯牛奶,消瘦,因中以处方,中西结合,(1)安神解痉,解除遗忘,(2)强精益神,(3)祛暗透明,(4)择门分流,(5)优化细胞。共配两剂颗粒粉剂调养,症状消失,至今健康。

2、胃癌。

案例一、曹某,84岁,男,2008年8月2日就诊,自述恶心、呕吐3周,不能饮食,只能进少量牛奶,有时全部吐出,喝一杯牛奶需数次停顿,消瘦,失眠,脉细,苔花白,家属叙述:在平顶山医院诊为胃癌晚期,经检查, 上腹部一巨大肿块,20×15,坚硬不移,给了3天的药,方法:(1)安养心神(2)强精益神(3)祛暗透明(4)择门分流,三天后微有疗效。二诊,上药再用六天,三诊,自述已停止呕吐,能少量饮食,于是加减再开三剂,由于病人胃癌占位,腔腹变小,一副药三天才能喝完。四诊,病人中午能吃一碗捞面或饺子,只是黎明时腹中翻江动,影响睡眠,上药加减再进三剂。五诊,病情稳定,遂又开六剂巩固疗效。六诊,家属代述,由于患者不愿吃药,停药治疗一月余,体征消瘦,精神疲惫,面色无华,气短,呕吐,便秘,肿块增大,皆无生机之相。

本案为高龄胃癌晚期,虽未治愈,但悟出一个道理,在治疗中无用一味抗癌药和止吐药,而能消肿进食,在停止治疗后又延长生命二个月,仅用中药13剂。

案例二,周某,男,78岁,胃癌切除术后3月,骨瘦如柴,不能进食,靠拐杖走路,从院到屋内都会摔倒,逢人便说我不行了。自拟处方:中西结合,(1)调养神经,益神健脑,(2)增强代谢,补充营养,五天后食量大增,病人以为是回光返照,一月后能出门看下棋,三年后因骑三轮回40公里老家时,路上有雪,滑倒骨折,病人一年后去世。

总结,癌症病例在基层诊所很难遇到,哪怕只有一二例都是珍贵的,以上病例治疗方法,不按书本,不走常规,凭自己体会和悟性,心理好像绳子,肿瘤犹如绳子上的结,若要解开绳结必须先松绳子,然后才能解开,癌症病人大多有神经因素,焦虑,失眠,身心不能放松,所以,中西医应结合,先调理神经,解除焦虑,病人身心放松,再进行扶正,优化才能有效。

追求健康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中医的瑰宝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是维护人们健康的有效途径,由于知识和条件所限,所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可能有不足或谬误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及同仁多多赐教,指正,我愿借次机会,向医学界的精英、高手学习交流,希望大家携手共进,开创医学未来,到本世纪末中国成为无癌国家,谢谢大家!

2025.7.1